致敬信仰跨时空,青春建新功
铭记历史守初心,薪火相传担使命。为引导青年学子从抗战历史中汲取信仰力量、厚植家国情怀,在新时代征程中以青春之我建时代新功,9月28日,商学院于文化长廊403活动室成功举办“信仰跨时空,青春建新功”主题沙龙。本次活动特邀校关工委委员、特邀组织员阮星光老师,与同学们共话抗战精神的时代回响,探讨青年一代的信仰传承与使命担当。
活动伊始,阮星光老师以鲜活生动的历史故事为引,带领同学们走进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。他深情讲述了1943年刘老庄连的英勇事迹——82名新四军战士为掩护群众与党政机关转移,与千余名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,最终全部壮烈牺牲。更令人动容的是,英雄倒下后,当地群众毅然选出82名优秀青年重组四连,续写英雄篇章。“战士们的身躯虽已倒下,但他们的精神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,这正是抗战胜利最深厚的根基——人民的力量。”阮老师的讲述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,抗战的胜利从来不是少数人的孤军奋战,而是千千万万英雄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、共命运的必然结果。
阮老师进一步结合《论持久战》的深刻内涵,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战略智慧。他指出,“学习抗战历史,不仅要铭记英雄事迹,更要掌握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,这才是穿越时空的‘制胜法宝’。”随后,他以李玉华将军体内留存77年的弹片为例,指出这枚“传家宝”所承载的不仅是一段历史,更是一代军人的信仰与担当,深刻启示青年:信仰并非抽象的概念,而是具体的坚守与传承。
在交流环节,阮老师以自身学习经历勉励同学勇于挑战:“年轻时我硬着头皮读完《资本论》,虽多有不解,但正是‘啃硬骨头’的过程培养了我的辩证思维。”他寄语在场青年:“在信息纷繁的时代,希望大家能静心研读《论持久战》《矛盾论》等经典,这些思想武器能助你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,在青春征程中行稳致远。”
活动尾声,阮老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“立大志、明大德、成大才、担大任”的殷切嘱托,强调从抗战救亡到民族复兴,信仰的内核始终是为人民、为国家。他鼓励商院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,在新时代以专业能力与青春智慧续写“建新功”的答卷。
这场跨越时空的信仰对话,让同学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筑牢信仰之基。正如阮老师所言,抗战精神不是静默的陈列,而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基因。作为新时代商科青年,唯有将这份信仰转化为务实行动,方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,让青春真正绽放出绚丽之花。
来源:商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